January 2006
·
32 Reads
2001~2003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3个垂直植被带的典型群落红松阔叶林、云冷杉林和岳桦林内,利用网袋埋藏法对群落内的6个主要优势乔木树种凋落物进行埋藏分解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变化动态;同时利用分解模型,模拟预测凋落物的分解进展,为深入研究这6个树种的营养策略、群落养分循环等奠定基础,也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6个树种凋落物都表现出随时间进程失重率增大的现象,但失重率并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在分解的638d(1.75a)后,6种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明显升高。到分解实验结止时(699d),叶凋落物干重剩余率从小至大依次为白桦(24.56%)、紫椴(24.81%)、红松(38.48%)、鱼鳞云杉(41.15%)、岳桦(41.53%)和臭冷杉(42.62%)。枝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低于叶,枝干重剩余率从小至大依次为紫椴(44.98%)、臭冷杉(64.62%)、红松(72.07%)、鱼鳞云杉(73.51%)、白桦(77.37%)和岳桦(80.35%)。在同一海拔高度,阔叶树种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大于针叶树种。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叶凋落物分解速率逐渐减慢。模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各垂直植被带的优势树种叶凋落物分解95%需4.5~8.0a;年分解系数为紫椴(0.686)>白桦(0.624)>红松(0.441)>鱼鳞云杉(0.406)>臭冷杉(0.397)>岳桦(0.385);枝凋落物分解95%需7.8~29.3a,不同树种间的差异明显。枝年分解系数为紫椴(0.391)>臭冷杉(0.204)>红松(0.176)>鱼鳞云杉(0.157)>白桦(0.148)>岳桦(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