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ilable via license: CC BY 4.0
Content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12), 3643-3650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3 in Hans.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ces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12532
文章引用: 杨雨, 潘帅英. 基于多模态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跨学科教学设计[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12): 3643-3650.
DOI: 10.12677/ces.2023.1112532
基于多模态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跨学科教学设计
杨 雨*,潘帅英#
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28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7日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普及,多模态教学的研究已经遍及英语学科的各个领域。本文以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8中的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s it Here?为例,打破学科界
限,探究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的形势下,初中英语如何利用多种符
号模态,在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
关键词
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跨学科教学
A Multimodal-Based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Design f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lasses
Yu Yang*, Shuaiying P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Kashgar University, Kashgar Xinjiang
Received: Oct. 7th, 2023; accepted: Nov. 28th, 2023; published: Dec. 7th, 2023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study of multimod-
al teaching has spread to all areas of English subjects. This paper takes 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s it Here? In English Unit 8 of Grade 9 of the Human Education Edition as an example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杨雨,潘帅英
DOI:
10.12677/ces.2023.1112532 3644
创新教育研究
to break the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and explore the increasingly urgent demand for interdiscip-
linary talents in the “Internet+” era.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 how to use multiple symbolic modes
to design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in reading classroom practice.
Keywords
Multimoda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 [1] (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
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方式、平台和空间,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跨时空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机
会 ,对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教育理念更新起到重要支持作用。教师应将“互联网+”融入教学观念、
方法和模式中,深化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推动“线上 + 线下”学习有效结合,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新课标》还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提出了开展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课
程的全面实施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自90 年代起,许多学者将多模态运用于课堂教学,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全面进
步,教学环境的不断优化,也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室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教学研究表明,多模态教学模
式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语篇,更能加强学生从整体上建构语篇的意义 [2]。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跨学科
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也成为近年来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明显整合性
知识,完全具备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传统英语教学都是在学科范围内进行的,尽管重视学
科间的知识逻辑,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现实需要,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
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展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可以突破英语和其它学科的屏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
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本文基于多模态教学理论,对英语跨学科阅读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以期对促进英
语跨学科教学进程贡献借鉴意义。
2. 核心概念界定
2.1. 多模态的定义
多模态包括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个模态的信息。顾名思义,多模态就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整
合的一种方法。根据 Kress & Van Leeuwen [3]的定义,模态作为一种能够同时完成语义和交际范畴的符
号,它可以在媒体中进行沟通。当前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以文字和图像为主,也就是将影像资料转换成图
像,将音频资料转换成文本。多模态教学是利用各种智能的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过程。这是
一种以多模态话语为基础,利用多种模态资源进行语言学习的活动。国内有关多模态的研究理论涉猎广,
涉及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关联理论,二语学习等理论知识。理论间的结合有利于发掘多模态跨学科
发展的可能性,带来更新颖、有效的研究成果。教师将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通过多种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图像、音乐、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调动学生多感官接收教学的信息
Open Access
杨雨,潘帅英
DOI:
10.12677/ces.2023.1112532 3645
创新教育研究
与知识,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果。
2.2. 多模态与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学习最基本的定义来自汉佛莱:“跨学科学习是指学生广泛地探索与他们生活环境中某些问
题相联系的不同科目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涉及多个领域,从而使技能和知识在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中得
到发现、发展和应用。” [4]我国学者刘仲林 [5]认为,跨学科是一门具有交叉(跨学科)特点的学科总称,
通常称之为交叉科学(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国内有关基础教育的跨学科教学研究主要是实践研究,以
一门学科为中心或几门学科整合。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层面和高校阶段,对中小学交叉学科的研究也仅
限于浅层概念构思和少量试验性教学。随着社会对交叉学科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中小学跨学科教育必
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多模态话语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多学科领域。截止目前,我国的多模态跨学科研
究主要与社会符号学、传播学、认知科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融合。此外,多模态研究与政治学、
法学、美学和医学领域也存在跨学科研究,但数量较少 [6];在艺术设计、传播学、美学等学科相结合的
跨学科研究尚未有正式发表的成果 [7]。然而,多模态话语分析是跨学科的,只有在相关学科学者的共同
参与下,多模态话语的意义才能得到更加全面和正确的解读 [8]。可见我国多模态跨学科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研究维度、深度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鉴于此,多模态话语跨学科研究应是当下多模态研
究的必然趋势,有关多模态的跨学科团队建设、跨学科人才培养等也该引起各大学术研究单位的重视。
2.3. 英语与跨学科教学
英语跨学科教学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英语学
习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形成有意义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教学活
动要从基于语篇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建构
文化意识、学会学习为目的。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自身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鉴于此,如何进行英
语学科的有效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不少教师关注的热点。然而,国内已有的中小学的跨学科教学研究主
要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初步探索的记录。多数研究从跨学科教学出发,集中在对英语教学跨学科设
计的可操作性、价值性的理论探讨,专门针对教学实践案例的具体分析研究较少,并且相较于高中英语,
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也屈指可数。可见,关于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专题研究亟待进一步充
实和完善。
3. 基于多模态的跨学科教学设计
跨学科教学模式需要突破传统的学科边界,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努力挖掘可能的学习资源,让学
生在现实世界中开展跨学科探索,这将大大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从跨学科的内涵来看,可以得出英
语跨学科教学是以英语为中心围绕学科主题知识整合相关多个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
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3.1. 跨学科知识链接
在开始学习之前,教师应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进入正式学习之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关主
题学习的背景知识;教师需要收集相关主题学习的音频、图像等资源,并请教相关学科老师其科学性与
合理性。在这一阶段,学生要鉴别信息的来源,判断信息的真伪,能形成新的概念,并将所搜集到的信
息加以归纳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杨雨,潘帅英
DOI:
10.12677/ces.2023.1112532 3646
创新教育研究
3.2. 跨学科文本剖析
在学习阅读文本时,学生通过略读和精读掌握文本大意,收集细节信息,进行文本的跨学科分析和
基于文本的跨学科知识拓展。同时,学生需要深入文本信息,表达自己对文本的观点与看法。教师在这
一阶段要善于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及时给与学生评价与反馈。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新的概念,培养
批判思维与发散思维。
3.3. 跨学科主题深入
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跨学科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学会运用知识。学生在这一阶段要把学
习的文本知识进行转化并应用到实践中来,构建新的概念和思想。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进
行知识迁移,解答学生讨论时的困惑,并及时给与评价与反馈。这一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创新
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对相关拓展
内容进行语言的示范,以提高表达的规范性。
3.4. 跨学科成果展示
在文本学习和课堂拓展后,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跨学科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技能强
化。开展交叉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并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展
示跨学科学习成果。教师在这一阶段,也要提升自身的跨学科文化素养,拥有足够的跨学科知识储备,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该成果也是课堂的最终评价,考察学生能否将各个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构建出
新的概念并加以实施。
4. 基于多模态的跨学科教学设计实践
4.1.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跨学科思维为指导,借助多种模态资源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已学的地理知识融
入英语课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该课作为本单元的重点阅读课,教学中将主要涉及主题导入,
连词和连词短语用法,以及阅读能力训练。针对情景导入和文本阅读,都可以用到多种模态和跨学科策
略进行设计。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主题导入,再延伸至学科大背景中去寻求学科间的关联。在这个
过程中,要将教材中的词汇、句型、语法进行融合,并对有关的背景词汇和表达进行扩展,同时将其与
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相结合。最后,通过布置多模态的课后英语实践作业,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渗透。
4.2. 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 Unit 8 中的 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s it Here?
为例,结合多模态理论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展示。该单元的主题是“神秘事件”,语言功能是根据相关
信息对事物做推断,语法知识主要涉及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和掌握表达物体所属的句型,在文化知识
方面需学生用自然科学的眼光去了解世界神秘现象与事件。
4.3. 教学目标
(1) Learn to get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onehenge.
(2) Learn to use conjunctions or phrases that link ideas together.
(3) Enjoy and love the world.
杨雨,潘帅英
DOI:
10.12677/ces.2023.1112532 3647
创新教育研究
4.4. 教学实施流程
4.4.1. 跨学科知识链接
(1) 课前准备
a. Use the internet or go through the library material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Stonehenge.
b. Interview the geography teacher to find out: Where Stonehenge is located? How tall and heavy is Stone-
henge? How Stonehenge was built?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杂志或书籍等多种模态资源,从地理、自然科学等角度对巨石阵
进行初步了解,让学生在课前具备跨学科背景知识,为文本的深入阅读打好基础。)
(2) 导入
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巨石阵的地理纪录片,然后抛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T: Who built it?Are the aliens or ancient human beings?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像,声音,口语,PPT 等多种模态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地理纪录
片与英语课堂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巨石阵文本的兴趣,唤起学生跨学科知识能力。)
(3) 读前预测
Task 1: Prediction
教师在 PPT 上展示巨石阵的图片,并在黑板上板书如下图所示(见表1),学生用黑板上的词汇和短语
来回答有关巨石阵的提问。
T: What will be talking about? What does the Stonehenge look like? What was it built for? When
/How/Where was it built?
Table 1. Pre-reading prediction activity
表1. 读前预测
Talk about Stonehenge
Calendar big and heavy Britain’s most famous historical places
Temple a rock circle historical places mysteries burial place
(设计意图:通过黑板,PPT,文字,图片,口语等模态,鼓励学生用本节课重点词汇对已知巨石阵
的信息进行表述,同时训练学生对阅读文本的预测能力,提升阅读技能。)
4.4.2. 跨学科文本剖析
Task 2: Skimming
教师让学生梳理出文本结构并阅读每段首句与末句,紧接着让学生进行信息匹配(见表2)。
Table 2. Information matching activity
表2. 信息匹配
(Part1) Paragraph 1: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Stonehenge
(Part2) Paragraph 2&3: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purposes of Stonehenge
(Part3) Paragraph 4: Mysteries about Stonehenge
(设计意图:通过读和看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模态,能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活
动中来。在通过信息匹配,可以快速检测学生是否在短时间内获得文本大意。)
杨雨,潘帅英
DOI:
10.12677/ces.2023.1112532 3648
创新教育研究
Task 3: Scanning
教师让学生精读全文,划出文中的所有 Linking Words or Phrases,并完成填空(见表3)。
Table 3. Filling the blanks
表3. 填空
1. Midsummer day is in June a lot of people go to Stonehenge during this month.
2. The sun shines straight into the center of Stonehenge the stones were put in a special position.
3. Some people think the rocks can stop people from becoming ill keep them healthy.
4. We don’t know who built Stonehenge how it was built.
5. Historians think Stonehenge was built about 5,000 years ago, they are not sure.
教师引导学生精读 paragraph 1,回答展示在多媒体上的相关问题:
T: What is Stonehenge?How many visitors does it receive every year? Why do people like to go to this
place in June?
然后带领学生阅读 paragraph 2&3,完成表格填写(见表4):
Table 4. Filling the blanks
表4. 填空
It might
Be a t where ancient leaders tried to communicate with gods.
Be a kind of c. On midsummer’s morning, the sun s directly in to the center of stones.
Have a m purpose. They think the stones can p illness and k people healthy.
Be a b place or a place to honor ancestors.
Be built to c over an enemy.
最后阅读 paragraph 4,回答有关问题。
T: who built the Stonehenge? How/when was it built?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文字,表格,填空,连线等多种课堂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课
堂活动的同时获得文章的全部信息。)
4.4.3. 跨学科主题深入
(1) 教师将学生分组后进行小组任务,该任务要求学生扮演 Natural Wonders of the World 的记者与受
访者,搜集有关巨石阵的相关信息,如地理位置,形成历史,旅游人次,旅游特色,神秘外形等(如图1),
并在搜集完信息后完成口头报道。
针对语言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范例,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
中来。如:
A: Hello, I’m a reporter from Natural Wonders.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bout Stonehenge?
B: Of course, please.
A: What is the Stonehenge look like? Where was it built? What attracts tourists to Stonehenge? …
杨雨,潘帅英
DOI:
10.12677/ces.2023.1112532 3649
创新教育研究
Figure 1. Information of role play
图1. 角色扮演信息图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任务,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将本节课重点内容融合进口头采访
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跨学科知识,如地理、历史、英语等进行口头交际,信息整合,独立思考与表达。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检测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有利于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跨学
科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尊重了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更能使学生在课堂
后期集中注意力。)
(2) 教师向学生展示有关世界未解之谜的其他材料作为课堂延伸内容。
(设计意图:从巨石阵出发,展开对其他世界未解之谜的探索,与大单元主题“Mysteries”相契合,
可以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同时培养起学生对世界奥秘的好奇心与探索心。)
4.4.4. 跨学科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与地理、历史联合的课后实践活动。如“探寻家乡奥秘”或“走进博物馆”等。
用英语完成活动设计、计划、问题解决、决策、作品创作和成果交流。作品形式可通过访谈、视频或 PPT
讲解等方式展示。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
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给学生布置一些“多模态”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跨学科学习、
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技能强化。)
5. 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次教学结束后,通过学生成果展示、学生访谈的方式对教学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成果形式
丰富,但多数以写作方式呈现,学生能很好地将所学语言用到所需情境中表达,且写作主题丰富,如:
博物馆游记(A Day in the Museum),长寿的秘密(A Secret of Living a Long Time),古镇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he Old Town)等等。同时,学生表示,多种模态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能沉浸式感受
文本的魅力,学到的语言表达印象也更深刻。
总之,跨学科融合的阅读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多模态理论在英语课
堂中的运用可以大幅度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们将不再从单一的课本和练习册中学习语言,而是有了
更为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与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模态,结合跨学科知识融合教学,可以拓展
杨雨,潘帅英
DOI:
10.12677/ces.2023.1112532 3650
创新教育研究
思维,开阔视野,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为了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
注重挑选恰当的文本材料,跳出传统教学思维,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把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有目
的地设计课堂教学,并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跨学科的教学中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吕美嘉, 牟为姣. 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影响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12): 129-132.
[3] Kress, G. and van Leeuwen, T.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Routledge, London.
[4] 彭云, 张倩苇. 课程整合中跨学科教学的探讨[J]. 信息技术教育, 2004(4): 96-101.
[5] 刘仲林. 跨学科学导论[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0.
[6] 耿敬北, 陈子娟. 多模态话语跨学科研究述评[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3(6): 94-97.
[7] 程瑞兰, 张德禄. 多模态语篇模态协同模式跨学科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16(5): 3-8.
[8]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5): 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