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但是, 在污染严重的 水体中, 沉水植物的自然恢复是十分困难的, 一 般而言, 湖泊低透明度和水下植物繁殖体的缺 乏是影响水生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 [6,7] 。在 这种情况下应尽快进行生态工程促进水生植 被生境改善, 并积极开展水生植被重建与恢复工 作 [8] 。就污染水体的低透明度而言, 水生植物必 然会受到光照不足的影响, 一般认为环境光强持 久或短时间显著低于植物光饱和点, 可以称为弱 光逆境 [9] 。在弱光条件下, 首先通过降低光合作 用效率抑制沉水植物的生长, 此外还通过抑制抗 氧化酶活性影响沉水植物的生存 [10,11] , 而大多数 富营养化湖泊普遍表现出弱光或极度弱光的水 下环境, 成为影响这些湖泊中沉水植被恢复的一 大难题。除了水下光照环境, 底质条件对沉水植 物的恢复亦有重要的影响, 底质是沉水植物的固 定基质和营养来源, 对沉水植物生根、繁殖和生 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2,13] , 研究表明富营养水 体中肥沃底质对沉水植物造成胁迫, 使其生物量 下降 [14] 。 洱海位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州境内, 是我国著 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 在洱海水面高程为1973.7 m 时, 湖泊面积是249. 8 [15][16][17] ; 自1998年洱海发生大面积水华后, 湖心 平台区域沉水植被大幅退化 [18,19] , 在2009年该区域 未发现沉水植物生存 [20] 。如果能成功恢复湖心平 台的沉水植被, 将大幅提升洱海沉水植物群落的分 布面积和生态功能。 2015年以来, 随着洱海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 洱海水质呈现出逐年向好的发展趋势, 透明度逐年 提高, 湖心平台水下光环境基本达到沉水植物的光 补偿点, 理论上有沉水植物恢复的可能性, 但是没 有出现自然恢复的现象,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人工强 化的修复措施实现该区域的沉水植被重建。这里 面有两个问题: (1)选用哪种沉水植物; (2)如何通过 改善局部环境来帮助沉水植物应对弱光胁迫。苦 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苦 草属(Vallisneria)沉水草本植物, 无直立茎, 叶基生, 条形 [21] , 生长区域广泛, 在淡水湖泊、沟渠、池塘和 内河航道的静水或流动水体中均能很好地生长 [22] 。 苦草对弱光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因此成为洱 海沉水植物群落中分布下限最深的物种 [23] , 并且在 1980s中后期以来, 苦草成为洱海水生植被的优势 种之一 [24] , 所以我们选择了对弱光环境耐受能力强 [29] , 所以弱光是苦草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在实验结束时, 实验桶内的苦草存活数量已稳 定下来, 存活数量显著小于初始种植数量。相比于 初始状态, 单株苦草的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及根长 和叶长均显著性下降。有研究表明, 随水深梯度的 增加苦草生物量和和无性系分株数显著性下降, 而 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31] , 本研究结果与其一 致。一方面苦草株高和生物量下降, 使其长期处于 弱光胁迫下;另一方面低光照会减弱沉水植物的 胁迫耐受能力 [32] , Chen H D. An approach to the restoration of aquatic vegetation in the Xihu Lake of Hangzhou, with reference to the water quality problem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