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uploaded by Sicong Liu
Author content
All content in this area was uploaded by Sicong Liu on Jul 21, 2016
Content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应用心理学
ChineseJournalof
2016年第 22卷第 2期,137-144 AppliedPsychology
2016.Vol.22.No.2,137-144
干扰情境下类比习得运动技能的稳定性表现
胡桂英
1
刘思聪
2
许百华
3
(1.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杭州 310012;2.佛罗里达州 立大学教育心理与学习系
统系,塔拉哈西 32306,美国;3.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 310028)
摘 要 本实验以高尔夫推 杆技能 学习为 任务,采用双 因 素混合 设 计,通
过对 24名高尔夫新手的研究比较了类比和外显两种 学习 方式获得的运动
技能在干扰情境下的操作表 现。结果发现:(1)类比学习 和外显 学习在 运
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效果是相当的;(
2)类比学习 获得的 运动技 能在干 扰
情境下操作表现稳定,而外显学习获得的运动技能表现 却下 降。类比学习
是一种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内隐学习方法。
关键词 类比学习 稳定性 表现干扰情境 高尔夫推杆技能
中图分类号:B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020(2016)-02-0137-08
1 引 言
Masters(1992)将运动技能 内隐 学习定
义为运动技能获得 过程中没有 同时产 生关
于技能操作的外显 知 识,较少 依 赖 于 工 作
记忆。基 于 该 理 论 解 释,已有研究提 出 了
双 任 务 学 习 (
Masters,1992)、无 错 学 习
(
Maxwell,Masters,Kerr& Weedon,2001)、
反馈阻止学习(Maxwell,Masters& Eves,
2003)和外部注意指导学习(Wulf,H
β
&
Prinz,1998;Wulf&Prinz,2001)等多种驱动
运动技能内隐学习 的 方 法,并 发 现 内 隐 习
得的 运 动 技 能 在 压 力 (
Masters,1992;Har
dy,Mullen& Jones,1996;Mullen,Hardy&
Oldham,2007)、生 理 疲 劳 (Poolton,Masters
& Maxwell,2007a;Masters,Poolton& Max
well,2008)和认知干扰(Maxwell,Masters,
Kerr& Weedon,2001;Poolton,Masters&
Maxwell,2005)等情境下表现出稳定性。
内隐习得运动技 能具有 稳定性 的研究
对充满着激烈竞争 的体育运动 实践具 有较
强的现 实 指 导 意 义。 然 而,上 述 所 及 的 运
动技能内隐学习方 法均缺乏在 现实情 境中
的可操作 性,
Masters(2000)提出了 另 一 种
驱动运动技能 内隐 学习的 方法———类比 学
习(analogylearning)。类 比 学习 是 将 与 运
动技能有关的规则 和知识囊括 成了一 个单
一的生物力学隐喻,是为 了 减 轻 运 动 技 能
学习过程中工作记 忆有意识加 工的信 息量
而设计的。通过类 比学 习传递 的知识 虽不
基于规则,却 高 度 表达了 概 念 规 则 之 间 的
通信作者:胡桂英,女,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教授,Email:huguiying@126.com
关系,能 避 免 大 量 外 显 知 识 的 累 积 。Liao
和Masters(2001)将 乒 乓 球 正 手攻 球 技 能
隐喻为“犹 如 沿 着 直角三角 形 的 斜 边 挥 动
球拍”,研究发现类比学 习和外显学习在乒
乓球正手攻球技能 学习过程中 的效果 是相
当的,Komar(2014)研究发现类比学习 能促
进如蛙泳等复杂运动技能 协调性的提 高,
Tzetzis和Lola(2015)研究发现,类 比 学习
能提高女童排球预 测技能的反 应速度 和准
确性,另 外 还 有 很 多 研 究 发 现 运 用 类 比 学
习获得的乒乓球正 手攻球、平 衡木、座椅投
篮等技能在压力、认知负荷等 干 扰 情 境 下
表现 出 了 相对 稳 定 的 趋 势 (
Law,Masters,
Bray,Eves&Bardswell,2003;Orrell,Eves&
Masters,2006;Poolton,Masters& Maxwell,
2006,2007b;Masters,Poolton,Maxwell&
Raab,2008;Lam,Maxwell& Masters,2009a,
2009b;Schucker,Ebbing & Hagemann,
2010),这些研究结 果是 否可推及其他更多
或更复杂的运动技 能,还需开 展 更 多 的 研
究。国内关于运动 技能 类比学 习的研 究主
要集中在类比和外 显学习在技 能形成 过程
中的 协 同 效 应 (于 志 华 等,
2011,2012,
2015),对类比习得 运动 技能特征的实证研
究并不 多 见。 本 研 究 采 用 类 比 学 习 的 方
法,以高尔夫推杆 技能 学习为 任务,比较 类
比和外显两种学习 方式获得的 运动技 能在
干扰情境下的操作 表 现,目的 在 于 验 证 类
比习得运动技能的 稳 定 性 特 征,为 运 动 技
能类比学习的实践应用提供实证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被试为 24名 来 自 浙 江 体 育职 业 技 术
学院体育系的大二 男 生,没有 专 项 运 动 训
练背景,均 为 高 尔 夫球新手且 自 愿 参 加 实
验。被试被随机分 配在 外显学 习组和 类比
学习组,每组 12名。实 验前收 集了被 试的
体重和身 高 数 据,将被试第 1组练习的前
10杆进洞数作为技 能 的 初 始水平,经独立
样组 t检验发现,两组被试的体重、身高、高
尔夫推杆技能的初 始水平均不 存在显 著差
异,见表 1。
表1 被试有关情况一览表
外显学习组
(N=12)
类比学习组
(N=12)
M SD M SD
t p
身高(cm)175.42 2.67 176.08 2.75 -0.600.55
体重(kg)63.96 4.47 65.50 3.55 -0.940.36
前10杆(个) 3.00 1.81 2.75 1.60 0.36 0.72
2.2 实验材料
2.2.1 指导语执行情况调查表
参照 有关 研 究 的 实 验 操作 范 式 (Liu,
Eklund&Tenenbaum,2015),本实验设计一
个问题要 求 被 试 书面报告 “在 高 尔 夫 推 杆
技能练习过程中你是 如何执行指导语的”,
用以 筛 选 出 未 按 照 指 导 语 进 行 练 习 的 被
试。被 试 的 自 我 评 定 采 用 10点记分法,
“1”表示 完 全 脱 离 指导 语,“10”表 示 严 格
执行指导语,评定为“
5”及以上者为有 效被
试。
2.2.2 实验器材
实验 器 材 为 标 准 的 高 尔 夫 推 杆 练 习
器,配置高尔夫球 道、高尔夫 三节球 杆和 一
打高尔夫练习球。人工 草球道全长 250cm、
宽30cm,尾端抬高地面 9.5cm,便于球自 动
返回。球杆长 88cm,球为 白色 4号高尔夫
球,球洞直径为 8.5cm,如图 1所示。
2.2.3 回溯言语报告表
要求被 试 书 面 回 答 “在刚才的推杆技
能练习过程中,你使用 了哪些 具体的 方法、
策略、技术等?请尽可能详细地描述”。
831 应用心理学·2016年第 22卷第 2期
图1 高尔夫推杆技能练习器
2.3 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
2.3.1 实验设计
本实验根据指导 语分离 的实 验逻辑 设
计两种学习方式:类比学习(提供 类比 隐喻
指导语)和外显学习(提供 8条具体 的技术
指导),见表 2。实验采用双因素混合设计,
自变量学习方式为 被 试 间 因 素,学 习 情 境
和测验情境为被试 内因素,以 1组30杆操
作的高尔夫球推杆入洞数为实验因变量。
表2 实验指导语
外显学习指导语 类比学习指导语
1脚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
2轻松地握住球杆,右手放在左手的下
面。
3击球前,向后挥杆形成一定的弧度。
4击球时,确保杆头和球的滚动方向成
直角。
5击球时,尽可能让球沿着白线的方向
滚动。
轻松地像钟摆一
样推杆击球。
6击球后,让球杆顺势移动一定的弧
度。
7推杆击球 时,用 双肩 和 两 臂来 控 制,
尽可能做到不利用手腕力量。
8调整你的动作速度,确保最佳的推杆
击球力量。
2.3.2 实验程序
被试进 入 实 验 室 后,主 试 先 介 绍 实验
任务,被 试 签 署 志 愿 参 加 实 验 的 书 面 同 意
书。整个 实 验 分 为 两 个 阶 段:学 习 阶 段 和
测验阶段,均在工作日的下午进行。
在学习 阶 段,被 试需 要完 成 8组 高 尔
夫推 杆 技 能 练 习 (距 洞 150cm),每 组 30
杆,共 240杆 练 习。 每 组 练 习开 始 前 向 外
显学习者提供 8条高尔 夫推 杆技能 具体技
术的书面指导语,向类比 学 习 者 提 供 高 尔
夫推杆技能隐喻的 书 面 指 导语,要 求 被 试
严格按指导语进行练 习。预先 告知被 试按
高尔夫球入洞数来 计 算 技 能练习成绩,并
要求被试认真完成每 组练习。 被试在 各组
练习之间休息 1分钟,第 4~5组练习之间
休息 5分钟,以避免疲劳。
被试在 8组练 习完 成后 休息 10分钟。
其间要求 被 试 填 写 “指导 语 执 行 情 况 调 查
表”,完成“回溯言语报告”。
测验阶段采用“
R1-T-R2”的测 试程
序:先进 行 技 能保持 确 认 的 测 试 R1,接 着
进行干扰 情 境 测 试 T,最 后 进 行 保 持测 试
R2。被试在每个测 试 中 完 成 1组30杆高
尔夫推 杆 任 务 (距 洞 150cm),每个 测 试 之
间休息 5分钟。每组测 试前均 不向 被试提
供学习阶段呈现过 的 书 面 指导语,但 仍 然
要求被试认真完成每次测试。
2.4 实验干扰情境的操作
干扰情 境 设 置 为 双 任 务 情境,即 被试
在完成 1组30杆推杆技能实验任务的同
时完成次任务。次 任务 设置为 随机两 位数
倒转报告,例如将听到的 38报告为 83。事
先录制好随机两位 数,两 个 两 位 数 之 间 的
时间间隔 为 2秒,要 求 被 试 尽 可能有好的
进洞成绩,并尽可能准确倒转报告两位数。
2.5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采 用 SPSS16.0进行统计
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被试的有效性
实验者按“指导语执 行情况调查表”报
931
干扰情境下类比习得运动技能的稳定性表现 /胡桂英等
告来筛选被试。24名被试对指导语执行 情
况的报告评定等级 最低为 5,最高为 10,两
组被试自我评定均 较好按指导 语要求 进行
高尔夫推杆技 能的 操作(外显学 习组:M=
7.00,SD=0.60;类比 学习组:M=7.83,SD
=1.40),24名被试均被认定为有效被试。
3.2 类比和外显学习操作的确认
为了确认实验对 类比和 外显 学习操 作
的有效性,由 两 位 评定者对被 试 学 习 阶 段
后的回溯言语报告 进 行 独 立 评定,两 位 评
定者评分的一 致性 较高(
Pearson相关系数
r=0.94,p<0.001)。被试每使用一条和高
尔夫推杆技能有关 的规则、方 法、策略 或技
术计 1分,将两位评定 者 评定的平均 得 分
作为被试言语报告 的 得 分,得 分 越 高 则 说
明被试依赖外显学习 的倾向 就越 高。 经独
立样组 t检验发现,外显学习组(M=5.17,
SD=1.72)和类比学 习组(M=2.08,SD=
0.95)存 在 显 著 的 差 异 (t=5.43,p<
0
.001,Cohen’sd=1.60)。
3.3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为了确认两种学 习方式 在技 能形成 过
程中有无方式与习 得 的 交 互 效应 存在,以
每组 30杆练习的入洞 数为因 变量,对高 尔
夫推杆技能的练习 过程采 用 2(学习方 式)
×8(练习组次 )的双因 素 重复测量 方 差 分
析。结果 表 明,学 习方 式对练习成 绩 不 存
在显著的影响(
F(1,22)=0.62,p=0.44,
η
2
=0.03),但是练习组次对练 习成绩 存在
显著的影响(F(7,154)=19.23,p<0.001,
η
2
=0.47),学习方式和练习组 次对练 习成
绩不 存 在 显 著 的 交 互 作 用 (F(7,154)=
0.72,p=0.65,
η
2
=0.03)。
以练习 组 次 为 横 坐 标,以 每 组 练 习 的
进洞数为纵坐标绘 成 的 练 习 曲线 显示,随
着练习的增加,外 显学习组和 类 比 学 习 组
高尔夫推杆技能的练习成 绩呈上升趋 势,
如图 2。
图2 高 尔夫推杆技能练习成绩的变化
练 习 组 次 效 应 的 多 重 比 较 (LSD)发
现,第 4~8组的成绩显 著高于 第 1~3组,
第5、6、7、8四组 的 练 习 成 绩 没 有 显 著 差
异,表现出练习成绩变化的一致性,见表 3。
表3 8组高尔夫推杆技能练习成绩差异的多重比较(进洞数)
第2组 第 3组 第 4组 第 5组 第 6组 第 7组 第 8组
第1组-4.29
-3.33
-5.58
-6.50
-6.58
-7.58
-7.42
第2组0.96 -1.29
-2.21
-2.29
-3.29
-3.13
第3组-2.25
-3.17
-3.25
-4.25
-4.08
第4组-0.92 -1.00 -2.00
-1.83
第5组-0.08 -1.08 -0.92
第6组-1.00 -0.83
第7组0.17
注:
p<0.01,
p<0.05。
3.4 运动技能在干扰情境下的操作表现
为了检验类比习 得和外 显习 得的运 动
技能在测验阶段的 操 作 表 现,以 每 组 测 验
的进洞数为因变量,采用 2(学习方 式)×3
041 应用心理学·2016年第 22卷第 2期
(测验情境)的双 因 素 重 复测量方 差 分 析。
结果表明,学 习 方 式对测验成 绩 的 主 效 应
不显著 (F(1,22)=0.01,p=0.95,
η
2
=
0.00),但测验情境 对测 验成 绩的 主效应显
著(F(2,44)=7.92,p=0.001,
η
2
=0.27),
且学习方式和测验 情境对测验 成绩存 在显
著的交互作用(F(2,44)=3.82,p=0.03,
η
2
=0.15),见图 3。
图3 习得高尔夫推杆技能在双任务情境下的表现
为了确认运动 技能在测验 阶段执 行从
单任务到双任务时 的 组 内 变 化,对 外 显 学
习组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 方差分析显 示,
测验情境对运动技 能的操作成 绩有显 著的
影响 (
F(2,22)=9.40,p=0.001,
η
2
=
0.46),多 重 比较 (LSD)发 现,双任务 情 境
下的测验成绩显著低于 R1、R2的保持测验
成绩(M
R1
=17.7,M
T
=13.8,M
R2
=18.5);
对类比学习组进行 单因素重复 测量方 差分
析显示,测 验 情 境 对运动技能 的 操 作 成 绩
没有 显 著 的 影 响 (F(2,22)=0.86,p=
0
.44,
η
2
=0.07),R1、T、R2三组 测 验 成 绩
没有显著 差 异 (M
R1
=16.3,M
T
=16.2,M
R2
=17.3)。
另外,两组被试在次 任 务 正 确 率 上不
存在显著差异(t=1.13,p=0.27)。
4 分析与讨论
4.1 类比学习
回溯言语报告是 运动技 能内隐 学习测
量最常用的手段,一般要 求 被 试 在 练 习 阶
段后尽可能详细地 回忆他们在 运动技 能学
习过程中使用的 策略、方法、技 术等。本 研
究中被试在高尔夫 推杆技能学 习阶段 后的
回溯言语报告表明,外显 学 习 组 和 类 比 学
习组存 在 大 效 应 值 的 差 异 (Cohen’sd=
1.60),外显学习组 报告 在技 能操 作过程 中
使用了较多的与技 能 有 关 的具体知识,而
类比 学 习 组 报 告 较 少 的 与 技 能 有 关 的 知
识。研究中“轻松地像钟摆一样推杆击球”
的类比,将 与 高 尔 夫推杆 技 能 有 关 的 规 则
和知识囊括成了一 个 隐 喻,从 而 避 免 了 技
能学习过程中大量外 显知识 的累积。 回顾
国内外研究,隐 喻 的设置 通 常 是 基 于 教 练
员们的教学经验,是一 个自下 而上、经验 性
的创造过程。在设 置类 比指导 的时候 需要
慎重的是,类 比 应 该囊括 技 能 熟 练 操 作 的
所有成 分。 另 外,操作 者需要正确理 解 隐
喻的概念并能按“图”指导有目 的的运动行
为。
4.2 类比和外显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比
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 类比学 习和外 显学习
在高尔夫推杆技能 形成过程中 的效果 是相
当的,这 一 研 究 发 现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现 实
意义。双任务学习 和反 馈阻止 学习的 不足
是技能操作成绩在 学习阶段普 遍低于 外显
学习组,因 而 缺乏应用价 值。 无 错 学 习 和
外部注意指导学习 因为无须给 练习者 具体
的指导或仅引导练 习者将注意 指向具 体技
能操作之外,而 往 往让指 导 者 在 技 能 学 习
过程中无所适从。 类比 学习弥 补了以 往运
动技能内隐学习方 法 的 缺 陷,这 一 点 在 应
用层面上很重要。
4.3 干扰情境下类比习得运动技能的稳
定性
本研究通过一个 双任务 情境测 验设计
141
干扰情境下类比习得运动技能的稳定性表现 /胡桂英等
发现,类 比 学 习 获 得 的 运 动 技 能 在 干 扰 情
境下操作表现稳定,而外显学 习 获 得 的 运
动技能表现却明显下降。Masters和Max
well(2004)认为,运动技能外显学习系 统获
得的是言语可通达的外显 或陈述性知 识,
并能有意识控制运 动 技 能 的 操作,而 内 隐
学习 系 统 获 得 的 知 识 是 内 隐 或 程 序 性 知
识,是难以有意识 提 取 的。 根 据 再 投 入 理
论(Masters,Polman& Hammond,1993),对
于外显学习的技能 来 说,干扰 引 起 的 再 控
制容许操作的注意获取相 关的直接知 识,
导致工作记忆的负 荷 增 加,但 对 于 类 比 学
习的技能来说,由于缺 乏相关 的直接 知识,
故不增 加 工 作 记 忆 的 负 荷。在该实验 中,
双任务测验情境对 被 试 有 两 种影 响:一 是
增加了干扰主任务操作的 认知信息输 入,
二是增加努力程度,被试得尽 可 能 同 时 完
成双重 任 务。 外 显 学 习 组 在干扰情境 下,
增加的认知干扰信 息和有意识 控制的 具体
技能操作策略相互 争夺有限的 工作记 忆资
源,从而使工作记 忆的 加工效 率降低,表现
为双任务情境下技能 操作水 平的 下降。而
类比学习组在干扰情境下 同样增加努 力,
但因采用的是类比 学 习,无法 获 取 相 关 的
直接知识,因此对 工作 记忆资 源占用 较少,
工作记忆负荷的减 少可能释放 某些资 源来
完成次任务的加工,从而使类 比 学 习 组 表
现出较好的抗干扰性。 这一结 论也与 已有
的研究结果(
Liao&Masters,2001;Poolton,
Masters& Maxwell,2007b;Lam,Maxwell&
Masters
,2009b)相一致。
类比习得运动技 能在干 扰情 境下的 稳
定表现,也 可 能 有 其 他 的 解 释 。(
1)基 于
Baddeley(2000)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类比
学习可能是以形象 进 行 储 存 和操 作的,而
不是以言语进行表 征,类比学 习 占 用 的 是
工作记忆的视空间 模 板,因而 如 随 机 两 位
数倒转报告这样的 主要占用中 央执行 区的
认知任务并不能干 扰仅依赖于 视空间 模板
进行的运 动 技能操作。(
2)类比学习使运
动技能的多种成分 有效组块促 进运动 技能
更早地自 动 化。(3)类比学习减轻了工作
记忆的加工需求,操作者 可 能 采 用 任 务 转
换策略,在 运 动 技 能操作 和 次 任 务 之 间 进
行有效的转换,从而很好地完成两种任务。
5 结 论
以高尔夫推杆 技能学习为 任务的 实验
研究发现,类 比 学 习和外 显 学 习 在 运 动 技
能形成过程中的效 果 是 相 当的,通 过 类 比
学习获得的运动技 能在干扰情 境下操 作表
现稳定,而 外 显 学 习获得 的 运 动 技 能 表 现
却下降,类 比 学 习 是一种 具 有 实 践 应 用 价
值的内隐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于志华,徐 淑 玲,柯 茜.(2012).开 放 性 运 动 技 能
学习中类比学 习与外显学习的最佳 组合方 式研
究.
湖北体育科技
,31(3),334-337.
于志华,章建成.(2015).网球初学者类比学习和
外显学习 的协同 效 应———基于 不 同难 度 视 角.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39(2),50-56.
于志华,章 建 成,黄 银 华.(2011).网 球 技 能 学 习
中类比学习 与外 显 学习 协 同效 应 的实 验 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35(2),7-11.
于志华,章建成,黄 银华,李岩峰.(2011).类 比学
习与外显学习 的不同组合方式对不 同性质 网球
技能学习的影 响———从 闭锁性和开放性技 能的
视角.
体育科学
,31(5),65-74.
Baddeley,A.D.(2000).Theepisodicbuffer:Anew
componentofworkingmemory?TrendsinCogni
tiveSciences,4,417-423.
Hardy,L.,Mullen,R.,& Jones,G.(1996).Knowl
edgeandconsciouscontrolofmotoractionsunder
stress.BritishJournalofPsychology,87,621-
636.
241 应用心理学·2016年第 22卷第 2期
Komar,J.(2014).Effectofanalogyinstructionswith
aninternalfocusonlearning acomplexmotor
skill.JournalofAppliedSportPsychology,26,17
-32.
Lam,W.K.,Maxwell,J.P.,& Masters,R.S.W.
(2009a).Analogylearningandtheperformance
ofmotorskillsunderpressure.JournalofSport
andExercisePsychology
,31,337-357.
Lam,W.K.,Maxwell,J.P.,& Masters,R.S.W.
(2009b).Analogyversusexplicitlearningofa
modified basketballshooting task:Performance
and kinematic outcomes.JournalofSportsSci
ences,27,179-191.
Law,J.,Masters,R.S.W.,Bray,S.R.,Eves,F.
F.,&Bardswell,I.(2003).Motorperformanceas
afunctionofaudienceaffabilityandmetaknowl
edge.JournalofSportandExercisePsychology,
25,484-500.
Liao,C.M.,& Masters,R.S.W.(2001).Analogy
learning:Ameanstoimplicitmotorlearning.Jour
nalofSportsSciences,19,307-319.
Liu,S.,Eklund,R.C.,& Tenenbaum,G.(2015).
Timepressureandattentionallocationeffecton
upperlimbmotionsteadiness.JournalofMotorBe
havior
,47,271-281.
Masters,R.S.W.(1992).Knowledge,knervesand
knowhow:Therole ofexplicitversusimplicit
knowledgeinthebreakdownofacomplexmotor
skillunderpressure.BritishJournalofPsychol
ogy,83,343-358.
Masters,R.S.W.(2000).Theoreticalaspectsofim
plicitlearninginsport.InternationalJournalof
SportsPsychology,31,530-541.
Masters,R.S.W.,& Maxwell,J.P.(2004).Implicit
motorlearning,reinvestmentandmovementdis
ruption:Whatyoudon’tknowwon’thurtyou?
InA.M.Williams& N.J.Hodges(Eds.),Skill
acquisitioninsport(pp.207-228).NewYork:
Routledge.
Masters,R.S.W.,Polman,R.C.J.,& Hammond,
N.V.(1993).Reinvestment:Adimensionofper
sonalityimplicatedinskillbreakdownunderpres
sure.
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14,
655-666.
Masters,R.S.W.,Poolton,J.M.,& Maxwell,J.P.
(2008).Stableimplicitmotorprocessesdespite
aerobiclocomotorfatigue.ConsciousnessandCog
nition,17,335-338.
Masters,R.S.W.,Poolton,J.M.,Maxwell,J.P.,
&Raab,M.(2008).Implicitmotorlearningand
complexdecisionmakingintimeconstraineden
vironments.JournalofMotorBehavior,40,71-
79.
Maxwell,J.P.,Masters,R.S.W.,& Eves,F.F.
(2003).Theroleofworkingmemoryinmotor
learningandperformance.ConsciousnessandCog
nition,12,376-402.
MaxwellJ.P.,Masters,R.S.W.,Kerr,E.,&
Weedon,E.(2001).Theimplicitbenefitoflearn
ingwithouterrors.QuarterlyJournalofExperi
mentalPsychology,54A,1049-1068.
Mullen,R.,Hardy,L.,& Oldham,T.(2007).Im
plicitandexplicitcontrolofmotoractions:Revisi
tingsomeearlyevidence.TheBritishJournalof
Psychology,98,141-156.
Orrell,A.J.,Eves,F.F.,& Masters,R.S.W.
(2006).Implicitmotorlearningofabalancing
task.Gait& Posture,23,9-16.
Poolton,J.M.,Masters,R.S.W.,& Maxwell,J.P.
(2005).Therelationshipbetweeninitialerrorless
learningconditionsandsubsequentperformance.
HumanMovementScience,24,362-378.
Poolton,J.M.,Masters,R.S.W.,& Maxwell,J.P.
(2006).Theinfluenceofanalogylearningonde
cisionmakingintabletennis:Evidencefrom be
havioraldata.PsychologyofSportandExercise,7,
677-688.
Poolton,J.M.,Masters,R.S.W.,& Maxwell,J.P.
(2007a).Passing thoughtson theevolutionary
stabilityofimplicitmotorbehavior:Performance
retentionunderphysiologicalfatigue.Consciousness
andCognition,16,456-468.
Poolton,J.M.,Masters,R.S.W.,& Maxwell,J.P.
(2007b).Thedevelopmentofaculturallyappro
341
干扰情境下类比习得运动技能的稳定性表现 /胡桂英等
priateanalogyforimplicitmotorlearninginaChi
nesepopulation.TheSportPsychologist,21,375-
382.
Schucker,L.,Ebbing,L.,& Hagemann,N.
(2010).Learningbyanalogies:Implicationsfor
performanceandattentionalprocessesunderpres
sure.HumanMovement,11,191-199.
Tzetzis,G.,& Lola,A.C.(2015).Theeffectofa
nalogy,implicit,andexplicitlearningonanticipa
tioninvolleyballserving.
InternationalJournalof
SportPsychology,46,152-166.
Wulf,G.,H
β
,M,& Prinz,W.(1998).Instructions
formotorlearning:Differentialeffectsofinternal
versusexternalfocusofattention.JournalofMo
torBehavior,30,169-179.
Wulf,G.,&Prinz,W.(2001).Directingattentionto
movementeffectsenhanceslearning:A review.
PsychonomicBulletin&Review,8,648-660.
TheRobustPerformanceofMotorSkillfrom
AnalogyLearningunderDistractingSituation
HU Guiying
1
LIUSicong
2
XU Baihua
3
(1.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ZhejiangCollegeofSports,Hangzhou310012,China;
2.DepartmentofEducationalPsychologyandLearningSystems,FloridaStateUniversity,Tallahassee32306,USA;
3.DepartmentofPsychologyandBehavioralScience,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
Abstract
Thisstudyaimedtocomparetheperformanceofmo
torskillacquiredbyanalogylearningwiththatby
explicitlearningunderdistractingsituation.A golf
puttingtaskandtwofactorsmixeddesignwereap
plied.Twentyfourcollegeagedstudentnoviceswere
randomizedeithertoanexplicitlearninggroup
(n=
12)ortoananalogylearninggroup(n=12).Results
showedthatanalogylearningisaseffectiveasexplic
itlearninginskillacquisitionandtheskillacquired
byanalogylearningismorerobustunderthedistrac
tingsituationthanthatofexplicitlearning.Analogy
learningisapracticalmotorlearningapproachinre
ality.
Keywords:analogylearning,robustperform
ance,distractingsituation,golfputting
441 应用心理学·2016年第 22卷第 2期